期刊简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原《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系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经新出报刊[2006]288号批准,《中国临床康复》更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变更后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21-1539/R,ISSN 1673-8225,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代号8-584,周刊,200页/期,A4开本。 更名后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推出2009年的全新策划,年出版53期,各周刊征稿重点邀您参与,请您评估。网址:www.crter.org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出版部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434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81/R
邮发代号: 辽宁
出版周期 周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国际刊号:2095-4344
- 国内刊号:21-1581/R
- 出版周期:周刊
-
脂肪源性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成骨相关miRNA的表达模式
背景:miRNA在细胞分化等众多生理病理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可调节脂肪来源干细胞成骨分化.目的:筛选成骨分化相关miRNA,分析miRNA在脂肪来源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方法:从皮下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脂肪来源干细胞成骨诱导前后表达差异显著的miRNA,采用RT-PCR技术检测所筛选的miRNA在成骨诱导第7,14,21天上调/下调的相对表达强度,......
作者:张浩;康焱;马元琛;张紫机;黄保丁;廖威明 刊期: 2011- 23
-
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优化
背景:关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不一,如何提高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获得效率的问题尚未解决.目的:优选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制备的消化酶组分.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正常足月剖腹产的脐带近胎儿段,按不同混合酶浓度比值划分为3组,混合酶Ⅰ组成分为0.4%Ⅱ型胶原酶、0.1%胰酶、0.02%EDTA和0.1%透明质酸酶;混合酶Ⅱ组成分为0.1%Ⅱ型胶原酶、0.4%胰酶、0.02%EDTA和0.1%......
作者:齐凯;董丽媛;陈显久;赵婕;薛国芳;陈彦;牛勃 刊期: 2011- 23
-
人胚胎干细胞饲养层的制备及生物学活性
背景:建立一种既可以大量制备,又能保存并保持较高活性的饲养层是胚胎干细胞培养研究不可缺少的环节.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冻存复苏ICR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ICR小鼠13.5d胚胎,用胰蛋白酶分步消化法分离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对冻存复苏后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形态、生长曲线、贴壁率、细胞化学染色及支持人胚胎干细胞生长特性等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复苏后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在体外传代......
作者:胡嘉波;麻全慧;胡三强;周中卫;王晓慧;钱晖;许文荣 刊期: 2011- 23
-
大鼠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背景:研究报道,人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实验动物研究的结果不令人满意,所以考虑使用大鼠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动物实验研究,以期获得更好的实验结果.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目前尚未发现大鼠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报道.目的:建立从大鼠胎盘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观察其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胶原酶消化法从大鼠胎盘分离并得到间充质干细胞.每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用MTT法测定其生长动力学并绘制生长曲......
作者:刘志鹏;韩之波;孟磊;杨萍;张睿婷;邵元康;王涛;李扬秋;韩忠朝 刊期: 2011- 23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IgA肾病大鼠肾脏中的定位与分布
背景: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乏特异性表面抗原,常根据其贴壁生长、成骨成脂分化等生物学特点来鉴定.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IgA肾病大鼠肾脏中的定位与分布情况.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球菌肠毒素B+皮下注射四氯化碳的改良法建立SD大鼠IgA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分别经尾静脉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生理盐水,并设立不造模的正常对照组.移植后1,4周观察各组大鼠的尿蛋白、肾功能、肾脏病理变化、IgA......
作者:彭伟;刘郑荣 刊期: 2011- 23
-
海洋单细胞海藻体外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背景:海藻具有广阔的药理活性前景,加强其研究对有目的进行应用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观察海洋单细胞海藻在体外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酶消化法培养人脑胶质瘤干细胞,流式细胞分选出CD133阳性细胞,细胞传代获得第3代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海洋单细胞海藻作用前后细胞CD133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贴壁细胞巢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海洋单细胞海......
作者:段小兵;关方霞;邓晓辉;杨波;张天祥;田毅;乔晓俊;李远;梁硕;朱万万 刊期: 2011- 23
-
RNA干涉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表达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
背景:RNA干涉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重要的基因下调技术,护骨素/κB受体活化因子/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偶联系统是目前骨改建平衡研究中的热点.目的:应用RNA干涉特异性抑制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内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基因的表达,研究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表达下调后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获取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前24h按5×105/孔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前2组细胞分......
作者:白云;尹国柱;张朝良;张晓辉;罗恩 刊期: 2011- 23
-
干细胞在脑性瘫痪治疗中的应用
背景:干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分化为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与少突胶质细胞,可能从根本上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神经元缺失及神经胶质细胞变性,进而改善患儿脑功能障碍,从理论上达到根治目的.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来源干细胞经不同途径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2/2011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脑性瘫痪的治疗及不同来源干细胞在治疗脑性瘫痪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在动物神......
作者:王金刚;尹忠民;闻华 刊期: 2011- 23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与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B型利钠肽原、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后具有动员骨髓和外周血中的CD34+干细胞的潜能,参与坏死心肌的自身修复,但外周血CD34+细胞与其他相关指标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CD34+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B型利钠肽原、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采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验组)发病第2,3,4,5,7,30,90,120天的外周静脉血及入院后相应时间点非......
作者:高海英;曲鹏 刊期: 2011- 23
-
两种血细胞分离机干/祖细胞采集和移植效果的比较
背景: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通过血细胞分离机进行体外收集,血细胞分离机的性能、工作状况将直接关系到采集物的特性和数量,从而直接影响受者的造血重建.目的:比较FenwalCS-3000Plus与Amicus两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及受者移植效果.方法:共入选接受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51例,FenwalCS-3000Plus组27例,平均年龄(34.2±10.6)岁;Amicus组......
作者:叶书来;应美爱;陈家萍;耿良权 刊期: 2011- 23
动态资讯
-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大鼠附睾内精子上的表达
- 2 可吸收螺钉置入固定简单外踝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 3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 4 氨甲环酸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 5 脊柱牵引治疗技术(续三):颈椎牵引技术
- 6 基于术后髋骨CT数据重建个性化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及步态仿真
- 7 川芎嗪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 8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体质量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
- 9 第六次全国康复医学工程和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组织机构(1,2)
- 10 基于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技术的髋骨三维实体模型个性化重建
- 11 系统化护理对颅脑损伤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 12 光固化复合树脂经抛光处理后的表面变化
- 13 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血清白细胞介素2及干扰素γ的变化
- 14 深Ⅱ度创面愈合后局部注射康宁克通 A防治瘢痕增生疗效观察
- 15 新型纳米磁性材料纯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质粒的研究
- 16 硫酸钙人工骨椎弓根植骨修复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
- 17 小儿脑性瘫痪双下肢痉挛的运动疗法
- 18 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202例状况调查分析
- 19 青岛港健康调查中357名退休人员食用蔬菜和水果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
- 20 心理放松干预对肺癌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