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原《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系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经新出报刊[2006]288号批准,《中国临床康复》更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变更后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21-1539/R,ISSN 1673-8225,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代号8-584,周刊,200页/期,A4开本。 更名后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推出2009年的全新策划,年出版53期,各周刊征稿重点邀您参与,请您评估。网址:www.crter.org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出版部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434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81/R
邮发代号: 辽宁
出版周期 周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国际刊号:2095-4344
- 国内刊号:21-1581/R
- 出版周期:周刊
-
人发角蛋白植入大鼠损伤脊髓部位的电镜观察
目的:脊髓外伤后的继发性病理改变,是影响脊髓神经组织再生修复的重要因素.采用入发角蛋白(humanhairkeratin,HHK)植入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部位,以期达到减轻继发性损害,诱导和促进损伤脊髓组织的再生.方法:采用改制Ⅱ型纽约大学(NewYorkUniversity,NYU)装置,在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基础上,将经过特殊处理后能在体内降解的HHK植入大鼠损......
作者:徐锡金;朴英杰;霍霞 刊期: 2003- 04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兔下颌骨骨折愈合
目的:防止下颌骨骨折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是骨愈合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外源性应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human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rhbFGF)将对兔下颌骨骨折愈合发生哪些影响.方法:在兔下颌骨骨折动物模型中,以牛胶原蛋白I型为载体,外源性应用rhbFGF于骨折局部.分别于术后1,2,4,8,12周时取材,采用ABC(avidin-b......
作者:龚振宇;周树夏;曹建厂;金岩;李涤尘;孙明林 刊期: 2003- 04
-
不同程度腰椎椎管狭窄对脊髓背角神经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腰椎椎管狭窄时,相应节段脊髓背角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多肽(VIP)等神经肽含量和分布的变化特点,以及该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家犬建立腰椎椎管狭窄的动物模型.实验分为A组:正常组;B组:对照组;C组:25%狭窄组;D组:50%狭窄组等4组,每组6只.分别检测各组脊髓背角SP、VIP的表达及含量变化.结果:脊髓背角中SP含量25%狭窄组各时相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
作者:李长青;周跃;梅芳瑞 刊期: 2003- 04
-
去细胞异体神经材料修复不同长度周围神经缺损
目的:为开发新的神经组织工程材科,研究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神经再生效果.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功能学指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形态学方法,对1,2和3cm长度神经缺损修复后的神经再生进行检测.结果:再生神经纤维流畅地通过了不同长度的移植体,各组动物电生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随移植材料长度的延长神经再生效果减低,3cm长度缺损在修复后20周再生有髓纤维数为(77±20)根/104μm2.......
作者:李跃军;陈绍宗;李学拥;刘明锁;李望舟 刊期: 2003- 04
-
压敏胶片法在记忆生物力学实验中的新应用
目的:寻求记忆生物力学实验的新途径,探讨压敏胶片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在记忆生物力学实验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生物力学实验装置,对待测试压敏胶片施加不同压力,得到不同颜色,分析比较颜色的灰度值,找出应力与颜色灰度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对所得20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应力与颜色灰度值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曲线拟和及小二乘法得出应力与灰度值的对应关系式:yi=83.38816xi2-39244.89748xi+......
作者:苏佳灿;张春才;许硕贵;王家林;禹宝庆;纪方;薛召军;吴建国;丁祖泉 刊期: 2003- 04
-
胎脑提取液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胎脑提取液对脊髓运动神经元酸性磷酸酶(acidphosphatase,ACP)活性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前两组再随机分成术后4个时间组.无菌条件下制作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酶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显微图像分析,观察各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ACP活性的变化.结果:ACP反应产物的光密度值正常组为0.28±0.03;对照组术后1d为......
作者:李质馨;徐冶;鲁质博;田洪艳;刘晓冬;侯瑜 刊期: 2003- 04
-
脱钙骨基质复合骨水泥修复猪股骨干缺损的生物力学评估
目的:近年来脱钙骨基质复合骨水泥已用于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骨肿瘤性骨缺损修复,本实验拟对脱钙骨基质骨水泥复合材料修复猪股骨中段骨缺损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方法:将32根猪股骨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对照组、重建组及内固定组,后3组制成中段骨缺损,将猪脱钙骨基质与骨水泥按1:1质量比均匀混合的复合材料充填骨缺损,其中对照组不重建,内固定组加钢板内固定,对各组分别进行三点弯曲及压缩实验.结果:内......
作者:李钊;李军;范清宇;蔡和平 刊期: 2003- 04
-
α-促黑素细胞激素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α-促黑紊细胞激素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及对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为治疗瘢痕疙瘩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取人的瘢痕疙瘩,常规石蜡包埋,同时利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DMEM培养液传代、扩增培养,以细胞形态学鉴定成纤维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瘢痕疙瘩组织中α-MSH的表达,并通过MTY法从细胞生长及增殖特性分析不同浓度的α-MSH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
作者:郑健生;邢新;张敬德;文军慧;倪灿荣;张怀军 刊期: 2003- 04
-
腰椎间盘切除与人工椎间盘对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的影响
目的:测量腰椎间盘切除及人工椎间盘置换后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变化,探讨椎间盘切除及人工椎间盘置换对关节突关节的影响.方法:分别测量L4-5椎间盘切除前、后及SB-ChaitcⅢ型人工椎间盘置换后轴向、后神、侧弯载荷下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变化,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比较.结果:相同的轴向、后伸、侧弯载荷下,椎间盘切除后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变化率明显大于椎间盘切除前与人工椎间盘置换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
作者:李康华;王华;雷光华;宋先村 刊期: 2003- 04
-
胎兔皮肤创伤消减文库构建与瘢痕愈合基因的初步筛选
目的:许多哺乳动物的胎儿在妊娠期前2/3内皮肤创伤为无瘢痕愈合,其发生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获得差异表达的片段并构建消减文库,为差异基因的筛选及可能出现的未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前期铺垫.方法:选择孕20d的胎兔及孕兔分别在腰部做全层皮肤切口,12h后取材作为胎兔创伤(fetaltrauma,FT)、胎兔对照(fetalcontrol,FC)和成兔创伤(adulttrauma,AT......
作者:张波;王正国;朱佩芳 刊期: 2003- 04
动态资讯
- 1 丁香酚胚胎毒性评价:应用胚胎干细胞的实验模型
- 2 电针内关穴对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大鼠主动脉平滑肌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的影响
- 3 不同治疗方法减轻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腰背部疼痛的差异:2年随访的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及预试验结果
- 4 Persephin基因转染对缺氧诱导神经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 5 黑米花色苷影响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作用
- 6 重组腺病毒介导脂联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和机制
- 7 正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恢复咬合的平衡与稳定
- 8 超短波并音频电治疗膝骨关节炎
- 9 附子水煎剂对家兔离体主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
- 10 去抗原异种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的可行性
- 11 以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短节段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后螺钉应力的分布
- 12 麦冬多糖对中波紫外线损伤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保护作用
- 13 磁性纳米颗粒-Pluronic携带神经节苷脂1对急性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 14 围产期脑性瘫痪危险因素的干预效应分析:6个月随访结果
- 15 用于骨靶向治疗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溶胶的稳定性研究
- 16 有无自杀行为单相抑郁症患者父母生育年龄及胎次效应的比较
- 17 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的Meta分析
- 18 微重力环境下立位耐力不良的发生机制
- 19 胰蛋白酶预消化后植块法分离培养人胚成骨细胞
- 20 胚胎干细胞尾静脉注射移植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