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原《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系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经新出报刊[2006]288号批准,《中国临床康复》更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变更后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21-1539/R,ISSN 1673-8225,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代号8-584,周刊,200页/期,A4开本。 更名后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推出2009年的全新策划,年出版53期,各周刊征稿重点邀您参与,请您评估。网址:www.crter.org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出版部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434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81/R
邮发代号: 辽宁
出版周期 周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国际刊号:2095-4344
- 国内刊号:21-1581/R
- 出版周期:周刊
-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构建的方法与现状
背景:通过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深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和发生发展过程,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和防治都具有重大意义。目的:归纳和总结动脉粥样硬化建模方法及研究思路,揭示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建立的现状和进展,比较各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研究提供借鉴意义。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14年......
作者:黄爱良;黄荣志;黄小倩;黄建华;周燕 刊期: 2015- 27
-
以线栓法构建脑梗死模型大鼠的微血管新生及电针干预效应
背景:脑梗死发生后缺血半暗带存在的状态决定了终梗死灶的体积,在这一区域出现的选择性基因表达、蛋白合成减少、乳酸中毒和细胞毒性水肿,对神经细胞的抢救性治疗以及对神经血管单元的持续调节,成为后期神经功能恢复的结构和生理基础。目的:以脑梗死后微血管新生过程为研究切入点,探索微血管新生随时间延续呈现的基本规律以及电针干预对局部血管增殖产生的影响。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电针干预组,......
作者:金哲峰;石磊;杜元灏 刊期: 2015- 27
-
早期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兔损伤区拉曼光谱特征及旋转手法的影响
背景:研究普遍认可颈椎旋转手法可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脱落的风险,然而该手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稳定型斑块的影响研究甚少。目的:探索颈椎旋转手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兔脂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兔经普通饲料喂养15d后,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继续以普通饲料喂养至18周。剩余20只改用含2%胆固醇、10%猪油和88%普通颗粒饲料的高脂饲料喂养至18周,建立早期稳定型动脉粥样......
作者:谌祖江;黄学成;向孝兵;陈超;李义凯 刊期: 2015- 27
-
建立放射性脑损伤兔模型及磁共振参数选择
背景:放射性脑损伤是近些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动物实验研究,国内外研究显示,磁共振成像检查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尚无统一扫描参数,文章通过行家兔颅脑磁共振成像,确定磁共振扫描各序列参数。目的:建立新西兰兔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并利用LOOP7线圈获取兔颅脑磁共振(MR)图像,为深入研究放射性脑损伤早期磁共振诊断提供基础。方法:使用LOOP7线圈分别行T2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及磁......
作者:郎晓燕;邵国良;孙晶晶;石磊;范林音 刊期: 2015- 27
-
亚低温条件下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再生微环境及运动功能的变化
背景:临床研究证明全身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有关亚低温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也相继开展。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亚低温对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影响,探索其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7只大鼠中随机取2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改良Alen打击法于T9节段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剔除剔除模型失败3只及模型制作后死亡4只大鼠后,随机等分为脊髓损伤组和亚低温......
作者:张建军;史焕昌;杨卫山;王东 刊期: 2015- 27
-
大鼠脑缺血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活化增加及紧密连接蛋白逐渐降解
背景:在脑卒中后急性期脑损伤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破坏血管基膜的完整性,促进中性粒细胞和炎性因子的迁移,引起继发性脑损伤。目的:观察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中不同缺血时间下基质金属蛋白酶2/9活性及紧密连接蛋白的降解规律。方法:将3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脑卒中)模型,即分离颈外动脉,采用经颈外动脉插入线栓进入颈内动脉终到达大脑中动脉的方法,3组缺血时间分别为3......
作者:梁佳;戚智锋;师文娟;刘克建 刊期: 2015- 27
-
抑黑素对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区GluR2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背景:目前研究数据显示癫痫患者常伴有认知障碍等并发症,近年来研究表明抑黑素对癫痫起抑制作用,但其机制不明。目的:探讨抑黑素对癫痫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区GluR2表达的影响,进而研究抑黑素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氯化锂-皮罗卡品诱导构建慢性癫痫大鼠模型,分别腹腔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和抑黑素进行对比观察,并设置对照组。结果与结论:造模后第4,6周,癫痫+抑黑素组大鼠海马区GluR2表达量高于癫痫组......
作者:徐妍;田子良;庞斌 刊期: 2015- 27
-
重复磁刺激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脑梗死区微环境及神经功能的变化
背景: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使皮质兴奋性产生较刺激时间更加持久的改变,为磁刺激应用于脑梗死后康复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但其远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脑梗死大鼠对神经再生微环境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刺激组及重复经颅磁刺激组(80%运动阈值(MT)组、100%MT组和120%MT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作者:刘沛;刘宝斌 刊期: 2015- 27
-
构建裸鼠皮下荷瘤模型: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U2OS和143B
背景:多种细胞株参与骨肉瘤动物模型的和构建。目的:比较人骨肉瘤细胞株中MG63、U2OS和143B在裸鼠皮下的成瘤情况,为骨肉瘤的动物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18只裸鼠随机等分成3组:MG63组、U2OS组和143B组,分别于各组裸鼠后侧背部皮下注射MG63、U2OS和143B三种细胞株,观察成瘤情况。结果与结论:MG63和U2OS细胞株注射的裸鼠未能成瘤。143B细胞株注射的裸鼠于(6±1)d......
作者:吴丽美;伍绍国;陈卫文;周兰;朱金妹;鲍蓓 刊期: 2015- 27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经艾塞那肽预处理后心肌细胞的凋亡
背景:有研究表明艾塞那肽可改善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过程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但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尚未阐明。目的:艾塞那肽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观察其对心肌组织细胞凋亡及对凋亡因子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用艾塞那肽进行预处理,并设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作对照。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检测RT-PCR检测显示,......
作者:李文凯;尚斌;连小鹏;马捷 刊期: 2015- 27
动态资讯
- 1 珍珠层人工骨对成骨细胞在体内外增殖的作用
- 2 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探讨
- 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与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变异的关系
- 4 支气管扩张缓解期35例康复治疗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观察
- 5 异种牙本质颗粒复合骨髓浓缩物在上颌窦提升中的成骨效应
- 6 电测听评估耳聪冲剂对不同类型耳聋患者听力恢复的作用
- 7 鞘内维拉帕米对甲醛致痛大鼠的抗伤害作用
- 8 心脏神经症患者的精神心理特征
- 9 不同方法处理瓷修复体后粘接托槽的抗剪切强度
- 10 烧伤病人早期创面应用辐照猪皮150例报告
- 11 硬脊膜外脊髓电刺激器的实验设计
- 12 继教园地选择思考题
- 13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戊酯/聚乙二醇人工骨对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 14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Bcl-2/Bax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
- 15 骨种植体复合体有限元建模软件的编制
-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及腰椎不稳的预防
- 17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关节腔注射预防骨关节炎软骨退行性变
- 18 动脉闭塞犬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神经纤维中前列腺素E1的变化及肢体负压的干预效应
- 19 色努式脊柱矫形器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22例
- 20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