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原《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系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经新出报刊[2006]288号批准,《中国临床康复》更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变更后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21-1539/R,ISSN 1673-8225,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代号8-584,周刊,200页/期,A4开本。 更名后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推出2009年的全新策划,年出版53期,各周刊征稿重点邀您参与,请您评估。网址:www.crter.org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出版部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434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81/R
邮发代号: 辽宁
出版周期 周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国际刊号:2095-4344
- 国内刊号:21-1581/R
- 出版周期:周刊
-
颈总动脉损伤大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p21ras表达与辛伐他汀的抑制效应
背景:辛伐他汀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发挥抗血管狭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血管损伤后狭窄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p21r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颈总动脉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辛伐他汀组,后2组分别于术前3d灌胃辛伐他汀5,10mg/(kg·d)直至术后14d.结果与结论: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血管......
作者:侯慧芳;刘国庆;孙银平;郭勇;王永玲 刊期: 2012- 07
-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基因治疗后的血管新生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可能是基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合适目的基因之一.目的:观察直接心肌注射重组腺病毒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基因(Ad-hVEGF121)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结构、功能及新生血管影响.方法:将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心肌梗死组(n=24)、Ad-hVEGF121组(n=19)和生理盐水组(n=17),后3组大鼠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A......
作者:寿松涛;林美光;毛用敏;曹丽;张丽;王佩显;崔让庄 刊期: 2012- 07
-
疲劳型亚健康大鼠模型的构建
背景:有研究用复合因素构建了亚健康及慢性疲劳大鼠模型,但疲劳型亚健康大鼠模型的构建较罕见.目的:采用力竭游泳复合睡眠剥夺构建疲劳型亚健康大鼠模型,探讨佳的疲劳型亚健康大鼠模型制备方法.方法:将大鼠负重5%力竭游泳并睡眠剥夺20h建立疲劳型亚健康模型,记录力竭游泳时间,各组实验结束禁食1d,行血液生化检查.结果与结论:建模后4,5d大鼠末次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减少(P<0.05).建模后5d,大鼠血α-......
作者:李玉萍;黄少惠;靳文 刊期: 2012- 07
-
实时PCR法验证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正常组织及心肌梗死组织与血管新生途径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
背景: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过程受众多基因调控.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与血管新生途径相关的差异基因的表达.方法:建立急性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在基因芯片结果基础上选取5个特定的表达差异基因:分泌磷酸蛋白1、趋化因子受体2、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CXC趋化因子配体5和白细胞介素1β.采用实时PCR法验证5个基因在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正常组织及心肌梗死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分泌磷酸蛋白1、趋化因......
作者:俞立玮;姜萌;朱丹;俞劼晶;马骏 刊期: 2012- 07
-
运动条件下健康人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背景:运动条件对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是否会产生的影响目前尚无公识.目的:观察急性运动对健康成人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男性成人志愿者12例参加急性平板运动锻炼(9.3±2.1)mi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运动前后CD34和KDR双标阳性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ac-LDL及lectin荧光标记方法评估体外培养内皮祖细数量,检测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并测定运动前后血浆和内皮祖细......
作者:杨震;赖光华;夏文豪;罗初凡;程飞;廖艳红;王洁梅;陈龙;廖新学;靳亚非;陶军 刊期: 2012- 07
-
用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的改良免疫荧光法
背景: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标本易于保存,免疫荧光法定位定量能精确支持多种标记物.目的:建立适合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的改良免疫荧光法.方法:将取自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无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滑膜血管翕和髋臼增生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常规脱蜡复水,观察不同的柠檬酸缓冲液热修复时间、血清封闭时间、一抗浓度和荧光标记物在免疫荧光法中显色的差异.结果与结论:柠檬酸高温修复15min后滴加抗原修复液比单纯高温修复10~20......
作者:侯昌禾;张阳春;余世明;李子卿;翟齐毅;张紫机;盛璞义 刊期: 2012- 07
-
柯萨奇病毒B3VP1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rAd/VP22-L-VP1的构建及表达
背景:VP22是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simplexvirustype1,HSV-1)UL49基因编码的碱性蛋白质,具有蛋白转导结构域(proteintransductiondomain,PTD),能够把与之融合的蛋白或与之结合的DNA等大分子跨膜送递到邻近细胞,在基因靶向预防中表现出优势.目的:构建表达单纯疱疹病毒1型VP22与柯萨奇病毒B3主要中和抗原VP1融合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
作者:李剑;刘贵霞;米立国;蓝佳明;张永红;金玉怀 刊期: 2012- 07
-
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 B1和组织因子的表达
背景:目前调控静脉内皮细胞、血小板、炎性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促进局部深静脉血栓微环境形成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未发现早期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可靠方法.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kappaB1和组织因子在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6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模型组采用股静脉钳夹联合下肢石膏制动构建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于造模后2.5,25h,解剖股静脉观测血栓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将模型组分......
作者:李兴国;郑宏宇;李文;李宏昆;赵学凌;吴雪梅;王兵 刊期: 2012- 07
-
基于聚类分析的足横弓承重类型及足底压力特征
背景:研究表明足横弓的完整和稳定对足部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前足过度承重是导致足横弓变形的主要因素,关于国人足横弓承重类型研究至今少有报道.目的:探讨步行时足部冲量峰值区域,区分足横弓承重类型,为足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Footscan高频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1000名女大学生自然行走时的动态足底压力分布进行测试分析,观察其步态及支撑期冲量、时相、足内外翻等指标.结果与结论:通过......
作者:霍洪峰;王子乾;梁玉;王玮;赵焕彬 刊期: 2012- 07
-
骨蚀宁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兔凝血机制的影响
背景:骨蚀宁胶囊是丁锷教授在长期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有效方剂.目的:观察骨蚀宁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相关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只白兔为正常对照组,余90只白兔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加甲强龙的方法成功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骨蚀宁低剂量组[0.47g/(kg·d)]、中剂量组[1.41g/(kg·d)]、高剂量组[4.23g/(kg·d)]......
作者:孙志涛;周正新;牛维;李春峰;丁浩 刊期: 2012- 07
动态资讯
- 1 康尼克通注射治疗瘢痕的体会
- 2 基于双向LSTM神经网络电子病历命名实体的识别模型
- 3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
- 4 直线偏光近红外线治疗骨科疼痛疗效分析
- 5 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 6 巴氯芬缓解脊髓损伤后肌痉挛
- 7 转化生长因子β3基因与骨形成蛋白4基因交互作用与唇腭裂的关联性
- 8 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股骨髁关节软骨缺损:应用关节镜治疗的可行性
- 9 聚乙醇酸-胰岛移植物埋植大鼠腿部肌肉治疗糖尿病
- 10 东茛菪内酯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研究
- 11 长期氧疗对 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
- 12 针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 13 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
- 14 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 15 中国辽宁锡伯族群体3个短串联重复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 16 软脑膜细胞诱导神经干细胞高比例分化为神经元的效应
- 17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腹主动脉瘤体组织中的高度表达及其致病作用
-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肉瘤的血管生成及转移预后的影响
- 19 新型支架材料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体的生物相容性
- 20 自体股骨头植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