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原《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系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经新出报刊[2006]288号批准,《中国临床康复》更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变更后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21-1539/R,ISSN 1673-8225,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代号8-584,周刊,200页/期,A4开本。 更名后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推出2009年的全新策划,年出版53期,各周刊征稿重点邀您参与,请您评估。网址:www.crter.org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出版部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434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81/R
邮发代号: 辽宁
出版周期 周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国际刊号:2095-4344
- 国内刊号:21-1581/R
- 出版周期:周刊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在胸腺内的定居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并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目前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还不完全了解,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能否迁移到免疫器官胸腺尚鲜有报道。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在衰老模型大鼠免疫器官胸腺组织内的存活情况。方法:以腺病毒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体外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移植给衰老模型大鼠,于移植后第3,7,14,21天取材,荧光显微......
作者:王志红;陈为民;郭坤元 刊期: 2016- 10
-
立体定向脑内移植神经干细胞改善颅脑损伤大鼠的神经运动功能
背景:细胞替代治疗是重建受损神经系统组织结构,恢复神经系统功能的一种有效策略,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移植神经干细胞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应用改良的自由落体方法制备脑损伤模型,伤后1d研究组大鼠脑实质内移植胚胎神经干细胞,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不含干细胞的培养液。在脑损伤前1d、伤后1d、1周、2周运用神经......
作者:刁新峰;程立敏;薛咏;胡成旺;蔡中立 刊期: 2016- 10
-
高渗环境结合氯化钴低氧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
背景:有研究表明,干细胞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椎间盘退变类疾病,但由于椎间盘的低氧高渗的特殊环境,使得体外培养的干细胞移植到椎间盘以后存活率及分化能力降低,治疗效果不佳。提高干细胞的移植效率及治疗效果成为干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目的:观察氯化钴和高渗溶液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疾病效果的影响。方法:①细胞体外实验,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培养,高渗组采......
作者:叶涵;孟真;林嘉琛;李嘉伟;张永兴;林南河;赵庆华 刊期: 2016- 10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慢性哮喘气道炎症
背景:以往研究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通过减轻炎症程度来改善病情。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哮喘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卵白蛋白腹腔注射加雾化刺激的方式制备大鼠慢性哮喘模型,待模型稳定后,尾静脉注射4×105及8×105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30d后,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RT-qPCR、ELISA法检测肺组织和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水平。结......
作者:张起;郭蕊蕊;胡江平 刊期: 2016- 10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背景:目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一般采用非特异性免疫抑制方法,但是预后存在易感染、复发率高等问题。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16只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移植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收集小鼠尿液采用Bradford法检测尿蛋白水平,采集两组小鼠尾尖血液,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抗ds-DN......
作者:王治国;刘学明;佟胜全;石哲群;饶莉 刊期: 2016- 10
-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佳时机选择
背景:神经干细胞移植为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提供了重要思路,但是在治疗时机选择方面,尚无明确的定论。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及其佳治疗时机。方法:选择178例颅脑损伤后遗症患者,均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按照治疗时机分为损伤后6个月以内组(60例)、损伤后6-12个月组(59例)、损伤后12个月以上组(59例),分别在损伤后6个月以内、损伤后6-12个月、损伤后12个月以上......
作者:娄永利;陈萍;姜羽;张辉;闵有会 刊期: 2016- 10
-
黄芪多糖干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变化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可以为骨髓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提供一定的支持。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情况以及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的影响。方法:取正常人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传代培养及鉴定。收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酶标仪法描绘出生长曲线。使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不同质量浓度(0.5,1,2,4,6......
作者:杨景柯;吕丰收;韩立 刊期: 2016- 10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促进骨髓干细胞增殖:200μg/L为佳质量浓度
背景: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是一类对免疫细胞有趋化作用的小分子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对骨髓干细胞和牙周膜细胞都有趋化作用。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比格犬骨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佳质量浓度。方法:利用100,200,300μg/L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比格犬骨髓干细胞进行干预,MTT比色实验检测骨髓干细胞的增殖情况,筛选出佳质量浓度,再次采用MTT比色实验检测佳质量浓度干预后骨髓干细胞的增殖......
作者:彭伟;秦媛;廖春晖;陈松龄 刊期: 2016- 10
-
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
背景:目前尚缺乏高效、无创的方式将干细胞植入靶器官,探索引导干细胞到达靶器官或组织的途径以及提高干细胞归巢效率是现今干细胞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目的: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反应体系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细胞表面化学修饰方法,并评价此方法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的效率及其对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得到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以磺化生物素-N-羟基琥珀酰亚胺、生物素、......
作者:杨林;罗富里;李赟;文君;徐洋 刊期: 2016- 10
-
基因芯片技术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分化中Wnt信号通路的激活
背景:通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向神经元样分化的Wnt信号调控机制进行研究,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及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打下基础。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测试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分离和纯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取第5代细胞,基于GatewayTM载体构建技术构建慢病毒载体,将Wnt-1转导至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设置3个实验组,分别为对照组、未转导组以......
作者:林治平;曾荣;林颢 刊期: 2016- 10
动态资讯
- 1 呼吸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难、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 2 硒及维生素E和C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液抗氧化功能的调节
- 3 不同剂量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稳定性
- 4 建立包含颞下颌关节下颌骨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内固定后的有限元模型
- 5 硅橡胶和聚氨酯制作的结肠囊管性能测试
- 6 植入物内固定与保守疗法修复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系统评价
- 7 五官科护理教学的探讨
- 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神经干细胞源性神经元轴突的生长发育
- 9 转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共同种植于人工血管对内膜增生的影响
- 10 心脏神经症患者的精神心理特征
- 11 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
- 12 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
- 13 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护理体会
- 14 关节镜下病灶清理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
- 15 人发角蛋白复合聚乳酸棒的力学强度及体内降解
- 16 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合并同种异体骨椎体后外侧植骨修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 17 对本刊2005年封面以及页码编排和有关栏目字号的说明
- 18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言语障碍的疗效分析
- 19 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大鼠予全植入式低强度皮质电刺激的安全和可行性
- 20 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与普通掌侧接骨板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