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原《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系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经新出报刊[2006]288号批准,《中国临床康复》更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变更后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21-1539/R,ISSN 1673-8225,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代号8-584,周刊,200页/期,A4开本。    更名后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推出2009年的全新策划,年出版53期,各周刊征稿重点邀您参与,请您评估。网址:www.crter.org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出版部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434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81/R

邮发代号: 辽宁

出版周期 周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国际刊号:2095-4344
  • 国内刊号:21-1581/R
  • 出版周期:周刊
期刊荣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2004年第16期文章
  • 脑卒中后抗痉挛治疗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选择脑卒中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良肢位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只用药物治疗.经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下肢功能恢复和步行能力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抗痉挛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

    作者:陈玉贤 刊期: 2004- 16

  •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尿酸的变化

    为探讨老年脑梗死发病与血尿酸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动化分析仪测定脑梗死患者及非脑梗死患者血尿酸变化,除外导致高尿酸的其他因素.结果脑梗死组血尿酸为(462.38±17.34)μmol/L,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370.24±6.48)μmo1/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O1).提示血尿酸增高与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血尿酸增高可作为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韩跃宁;王萍;曲广仁 刊期: 2004- 16

  • 早期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生命体征平稳48h,神经学体征无进展就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进入恢复期锻炼,肢体功能采用Brurnnstorm评定和Barthel指数评定评定.治疗前后两组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功能锻炼能提高肢体康复率,缩短康复时间.......

    作者:李敏华 刊期: 2004- 16

  •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对心功能的影响

    为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对42例符合人选标准的沈阳地区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对训练前和2个月后心功能和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康复训练后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功能较训练前更好.提示脑卒中康复训练是安全的,且能显著提高其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王效民;于少华;顾雁 刊期: 2004- 16

  • 脑卒中偏瘫痉挛中巴氯芬的应用

    痉挛是脑血管病运动功能恢复过程的必然阶段,脑血管病所致肢体瘫痪及肌肉痉挛严重影响了肢体功能的恢复,是神经科和康复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康复技术的发展,运动治疗及针灸、理疗等对脑卒中偏瘫痉挛起着重要治疗作用,但是无论何种方法,因其作用维持时间短,痉挛的缓解只是暂时的,口服巴氯芬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能持续有效缓解痉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韦晴霏 刊期: 2004- 16

  • 高压氧及综合康复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35例

    对35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评价损伤程度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定高压氧等治疗的效果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结果为优40%(14/35),良34%(12/35),中8%(3/35),差6%(2/35),死亡11%(4/35);并发症37%(13/35).提示: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能改善全身功能状态,促进觉醒,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

    作者:薛磊;范建中 刊期: 2004- 16

  • 脑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影像学特征及预后

    目的研究后循环梗死的危险因素、影像学改变及预后.方法经头颅CT/MRI检查,结合临床诊断76例后循环梗死.结果头颅CT检查,梗死病灶检出率75%.MRI梗死病灶检出率100%.危险因素主要是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有效率77%.结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头颅CT/MRI是诊断的重要手段.患者的功能预后与受累部位、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关.......

    作者:彭海;李颖;李波;胡继川;陈运平;郭树斌;孙树华 刊期: 2004- 16

  • 高压氧治疗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分析

    应用高压氧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5例(高压氧组),并与病情相似未用高压氧的33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高压氧组总有效32例(32/35),对照组总有效25例(25/33),高压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胡顺先;李颖;原毅 刊期: 2004- 16

  • 电针配合放血治疗偏头痛106例

    观察和对比针刺与西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将198例头痛患者按就诊序号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以电针配合耳尖放血法;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组总有效率85.9%(91/106);对照组总有效率63.O%(58/92).证明针刺疗效优于西药,并具有起效快,镇痛时间长等特点.......

    作者:相永梅 刊期: 2004- 16

  • 双侧肢体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侧肢体同期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抽签随机分为2组,双侧组:在神经系统症状不在进展后48h开始,应用北京爱生NMT-91神经肌肉治疗仪对偏瘫侧肢体和未受损侧肢体进行同期低频脉冲式电流刺激;单侧组对偏瘫侧肢体进行低频脉冲式电流刺激.观察指标:分别在康复开始时及4周后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linicalnervefunctionl......

    作者:毕娜;姜振慧;何祥;田晶;谭敬华 刊期: 2004-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