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原《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系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经新出报刊[2006]288号批准,《中国临床康复》更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变更后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21-1539/R,ISSN 1673-8225,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代号8-584,周刊,200页/期,A4开本。 更名后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推出2009年的全新策划,年出版53期,各周刊征稿重点邀您参与,请您评估。网址:www.crter.org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出版部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434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81/R
邮发代号: 辽宁
出版周期 周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国际刊号:2095-4344
- 国内刊号:21-1581/R
- 出版周期:周刊
-
补肾健脾方影响高脂肪饮食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脂代谢及瘦素的变化
背景:绝经也可导致体内瘦组织与脂肪成分的改变,现阶段发现骨质疏松在肥胖的老年人中的发生率要大于非肥胖者,由此推断瘦素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调节因素.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方对高脂肪饮食骨质疏松大鼠脂代谢及瘦素的影响.方法:将6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22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170只和假手术组50只.模型组行双侧卵巢结扎切除术,假手术组除未行卵巢结扎切除外,其余步骤同模型组.手术后12周,模......
作者:李平;林煜;朱曦;张怡元;肖莉莉;华鹏;林学义 刊期: 2019- 03
-
XCT-790导致成骨细胞活性下降和骨形成不足的机制
背景:Wnt信号通路在骨细胞的形成、分化和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DKK1、Sost在调节骨量和成骨细胞分化中起负调节作用,是Wnt信号通路的负调节因子.XCT-790是雌激素相关受体α的特异性抑制剂,可调节雌激素信号通路对成骨细胞的功能活动.目的:观察XCT-790对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DKK1、Sost过表达腺病毒载体转染的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细胞及其骨形成相关蛋白LRP5、骨形态发生蛋白......
作者:刘少津;万雷;乔荣勤;黄宏兴;王吉利;李钊政 刊期: 2019- 03
-
少年篮球运动员和普通中学生身体成分及骨密度比较:来源一所中学的数据
背景:研究少年篮球运动员群体的身体成分和骨密度不仅关系篮球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民健身事业的可持续性.目的:探讨篮球运动对14岁汉族少年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的影响以及骨密度的性别差异及原因.方法:受试者共270人,全部为郑州市14岁汉族少年中学生,其中少年篮球运动员(运动员组)为79人(男性28人,女性51人),不考虑身高体质量的普通中学生(对照组1)为87人(男性32人,女性55人),身高体质量与......
作者:张元通 刊期: 2019- 03
-
骨关节炎基因差异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背景:骨关节炎对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威胁,其疾病发生发展受到多个基因的调控,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骨关节炎的差异基因表达.方法:从GEO在线数据库中下载并分析获得在骨关节炎发生时关节滑膜组织中明显表达差异的158个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对基因进行功能富集.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关系.结果与结论:共筛选出158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12......
作者:董政权;魏垒 刊期: 2019- 03
-
ITRAQ技术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坏死的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学变化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坏死是由于长期大剂量应用皮质类固醇糖皮质激素造成股骨头活性成分死亡的病理过程,但其早期诊治缺乏特异的生物标志物.目的:应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iTRAQ)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血清标志物.方法:分别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8例(实验组)、系统性红斑狼疮使用激素后无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血清(对照组)10例,采用iTRAQ联合......
作者:范思奇;曾平;周怡;秦刚;廖小波;何凯毅 刊期: 2019- 03
-
硫辛酸对脂多糖诱导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背景: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神经免疫和炎症反应参与了帕金森病的发病,硫辛酸目前被证实具有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目的:探讨硫辛酸对脂多糖诱导PC12细胞制备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相关可能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细胞组、脂多糖-帕金森病组和硫辛酸+脂多糖-帕金森病组.硫辛酸预处理PC12细胞2h后,再用脂多糖干预PC12细胞.用CCK8法筛选佳帕金森细胞模型制备的脂多糖浓度以及硫辛酸佳......
作者:高华;李艳霞;王丹;杨新玲 刊期: 2019- 03
-
野生型和功能增强型ADAMTS13蛋白酶分子的表达及功能鉴定
背景: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解蛋白酶13(adisintegrinandmetaloproteinasewithathrombospondintype1motif,member13,ADAMTS13)可结合并酶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防止血小板过多聚集和血栓的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重组ADAMTS13通常选择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分泌,然而对于其表达纯化目前仍缺乏一个明确高效的途径.目的:寻找合适的宿主细胞,得......
作者:余杉杉;林蒋国;方颖 刊期: 2019- 03
-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背景:有研究发现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临床应用可增加恶性肿瘤的患病风险,但关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机制尚未被阐明.目的:探讨在体外及体内条件下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①体外实验:无血清条件下,不同浓度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处理MCF-7细胞,通过MTT检测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
作者:刘书中;劳立峰 刊期: 2019- 03
-
深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人白细胞抗原C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
背景:目前,较多文献是研究乙型肝炎病毒与人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A、B、DR之间的关系,较少文献报道乙型肝炎病毒与HLA-C的相关性,可能与HLA基因型检测方法的发展有关系.目的:研究深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LA-C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法分别对186名深圳地区健康人群(对照组)和122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LA-......
作者:全湛柔;何柳媚;陈浩;洪文旭;高素青 刊期: 2019- 03
-
白藜芦醇修复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抑制促血栓分子表达的作用和机制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抗氧化、抑制动脉血栓的作用.目的:探讨白藜芦醇保护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抑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子作用.方法:使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实验分3组:①对照组为正常培养液中培养24h;②H2O2组在培养液中加入200μmol/LH2O2培养24h;③H2O2+白藜芦醇组:先分别予以10,20,30μmol/L的白藜芦醇预处理2h,再加入200μmol/LH2O2培养......
作者:何卫;娄振凯;王兵;李兴国;赵冲宇;赵学凌 刊期: 2019- 03
动态资讯
- 1 新生小鼠海马、嗅球及皮质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 2 梦中的蒲公英
- 3 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变化在肾移植受者移植后免疫监测中的应用术
- 4 宫腔内人工授精中应用上游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的系统评价
- 5 经Nurr1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及纹状体多种神经因子的影响
- 6 复合左旋聚乳酸胆肠溶解支架的体外实验
- 7 他莫西芬对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 8 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穿刺点不断渗血1例的护理体会
- 9 乳腺疾病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 10 胫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佳效果的生物力学特性
- 11 运动结合补充葛根素干预糖尿病大鼠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 12 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稳定和安全性
- 13 已酮可可碱对血管损伤后血管重构的影响
- 1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糖尿病小鼠脑内的分布
- 15 不同浓度肝细胞生长因子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体外联合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
- 16 人乳腺病变组织乳腺癌耐药蛋白及细胞角蛋白8和嗜铬蛋白A的表达:可能与多向分化潜能干细胞相关?
- 17 IgA肾病患者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特异性伴侣蛋白Cosmc基因编码区的序列分析
- 18 帕罗西汀治疗强迫障碍的对照研究
- 19 氟伏沙明治疗抑郁障碍162例
- 20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和骨形成蛋白联合应用对骨髓干细胞的生物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