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原《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系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经新出报刊[2006]288号批准,《中国临床康复》更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变更后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21-1539/R,ISSN 1673-8225,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代号8-584,周刊,200页/期,A4开本。    更名后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推出2009年的全新策划,年出版53期,各周刊征稿重点邀您参与,请您评估。网址:www.crter.org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国际刊号:2095-4344
  • 国内刊号:21-1581/R
  • 出版周期:周刊
期刊荣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2007年第23期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修复大鼠动脉损伤

吴俊;陈绍良;刘志忠;李小波;苏晓叶

关键词:血管损伤,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再内皮化, 骨髓干细胞
摘要:背景:有研究显示大鼠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外周血CD34+细胞明显增高.并发现运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不仅动员了骨髓干细胞,而且加速损伤血管段的再内皮化,抑制了新生内膜增生.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损伤动脉的再内皮化及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材料:实验于2005-12/2006-04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完成.选用40只雄性SD大鼠,8~12周龄SPF级,体质量200~250 g,购于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上海分中心.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购于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2F动脉取栓导管购于Edwards Lifesciences公司,CD34单克隆抗体、CD45单克隆抗体购于联科生物有限公司.方法:用Excel软件随机将大鼠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治疗组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 μg/kg),1次/d,共8 d.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d,共8 d.治疗5 d后,腹腔注射麻醉大鼠,颈外动脉做一切口,将2F动脉取栓导管插入至左颈总动脉分叉处,注入200 μL空气使球囊扩张,然后回拉球囊至肩胛舌骨肌处,回抽空气后重新送回导管,反复3次后拔出导管,结扎颈外动脉.①治疗前和治疗5 d后,所有大鼠均取1 mL静脉血进行白细胞和CD34+细胞计数.②球囊损伤后14和28 d,每组分别麻醉后处死大鼠10只,取左颈总动脉.每组各5只用于暴露动脉内膜腔,应用图形分析软件计算再内皮化面积,再内皮化面积=未被伊文氏蓝着色区域/损伤总面积;每组另有5只,取左颈总动脉,取血管横切面,经HE染色后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新生内膜与中膜比(I/M),评估新生内膜增生程度.③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内膜CD31+与vWF+(Ⅷ因子)细胞,推测损伤后内皮修复程度.主要观察指标:①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及CD34+细胞表达.②球囊损伤后血管再内皮化程度.③新生内膜增生程度(新生内膜与中膜比).④血管内膜CD31+与vWF+(Ⅷ因子)细胞检测结果.结果:纳入SD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外周血白细胞及CD34+细胞表达:治疗5 d后,治疗组大鼠白细胞总数高于对照组[(27.60±2.45)×109 L-1,(10.11±1.81)×109 L-1,P<0.01],CD34+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38.31×107 L-1,3.14×107 L-1,P<0.01).②血管再内皮化程度:球囊损伤后14和28 d,治疗组再内皮化面积分别为(68.3±8.3)%,(97.6±4.1)%,高于对照组[(33.8±6.3)%,(76.1±5.2)%,P<0.01].③新生内膜增生程度:球囊损伤后14,28 d,治疗组新生内膜与中膜比分别为0.39±0.11,0.45±0.09,均低于对照组(0.87±0.15,1.26±0.16,P<0.01),治疗组血管新生内膜增生程度被显著抑制.④血管内膜CD31+与vWF+(Ⅷ因子)细胞检测:球囊损伤后28 d,治疗组血管内膜被接近于连续完整的CD31+与vWF+细胞覆盖,对照组血管内膜仅见零星、分散的CD31+与vWF+细胞.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促进大鼠血管损伤后外周血中CD34+细胞表达及血管内膜再内皮化,抑制新生内膜增生.